有这么一句话:“”相亲这件事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在于,如果有人介绍你去相亲,那么当你见到相亲对象的那一刻,你就知道自己在介绍人眼中是个什么货色了。”既然如此,那何必自寻烦恼呢?
或许相亲遇见的真的是父母亲戚眼中的门当户对,但绝不能代表精神层面的门当户对,选择了一条路,就不要贪恋另外一条路的风景了。
有人说,恋爱跟相亲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,一个是心动的控制不住地对你好,另一个则是选择性地对你好内心却毫无波澜。
实际上,相亲也只不过是一种认识异性的渠道而已,菜卖得不好,总不能怪菜市场。
更真实的普遍情况是,相亲认识的除了你不愿意,其他的都还好;自己找的除了你愿意,其他都是压死骆驼的稻草。
迟来的阳光救不了枯萎的向日葵,不要辜负自己内心的喜欢,再回首,就很难再有弥补遗憾的机会了。
不喜欢都能在一起,那喜欢为什么不可以?不喜欢的人是勉强在一起的,喜欢的人是被迫分开的,多么可笑的谬论,我相信爱而不得,相信“所爱隔山海”,相信因爱生恨,却唯独不信相爱的人会分开,只不过是为不够爱找的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。
结婚越久,会发现跟谁结婚真的不一样,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。
我见过太多人被网络毒鸡汤洗脑,什么“嫁给生活可以培养爱情,嫁给爱情会死在生活里”,可是婚姻本身就是“吃亏”的,越长久,其中吃的亏越多,跟一个很喜欢的人结婚,吃了亏后才能想得开。
这跟我们买衣服是一个道理,你在一个店里发现了非常喜欢的衣服,就算后面它有些线头或者掉了扣子你也会忍受,并且长久地去穿它,但是如果你不喜欢它,哪怕它有一点瑕疵你都受不了,你甚至不会去购买它。
合适的确比喜欢更重要,婚姻是需要经营的,不似恋爱一般任性。
一定要提防的“四大件”——车子、房子、户口、存款。有的男生相亲没几面就要跟你结婚,把他这些优越条件通通告诉你,现在你眼里看到的就是他的优越,你觉得他太优秀了,再犹豫就吃亏了,条件给的太具有诱惑力了很多女生就吃这一套,可能受家庭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,相亲就是要问房子车子,满意了到位了,可以商量婚事了。
实际上这是很危险的,因为看得见的东西,忽略 了更重要的看不见的东西,将来是要吃大亏的,冷静下来想一想自己是否配得上这样的相亲对象,门当户对不针对性别。
婚姻的本质是什么?只有物质基础和感情基础的结合才能好好过日子。
作为一名95后,我承认我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相亲这种方式,后来随着长大,我的想法愈加客观,相亲是在合适里找喜欢,自谈是在喜欢里找合适,喜欢和合适撞个满怀才能走下去,不过相亲遇到喜欢的真的是小概率事件。
其实大家在交往的一开始,就把自己很多条件放到桌面上讨论反而会更加真实靠谱。有的情侣,恋爱的时候爱得死去活来,海誓山盟,最后竟然会因为几万块钱的彩礼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反目成仇,反倒不如一开始就都摆在面上说清。
门当户对的人从小到大生长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都出入不大,为人处事会有共同点,相处起来会很舒服,但不是所有合适的人都适合做恋人,可能做朋友才是更好的选择,我反而觉得太过相似的两个人,日子不会太有趣。
相亲原本只是个人情感生活的选项之一,如今却慢慢变成一种穷途末路式的枷锁。与其说相亲是被年轻人给妖魔化的,倒不如说,是“相亲”和“现代年轻人”被双双扭曲了。
我们讨厌的并不是相亲本身,而是它背后那种对人生的贬低与枷锁,那种让你日子一眼看到头的绝望。